近年来,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频发,但雾霾主要成分硫酸盐的形成原因一直是未解之谜。 据了解,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硫酸盐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绝对贡献上,重污染期间硫酸盐在大气细颗粒物PM2.5中的质量占比可达20%,是占比最高的单体;在相对趋势上,随着PM2.5污染程度上升,硫酸盐是PM2.5中相对比重上升最快的成分。 因此,硫酸盐的来源研究是解释雾霾形成的关键科学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12月21日,中德两国研究人员称已破解了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最主要组分硫酸盐的形成之谜:在大气细颗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硫的化学反应,是当前雾霾期间硫酸盐的主要生成路径。 研究员们称其运用外场观测、模型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手段发现,在北京及华北地区雾霾期间,硫酸盐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溶于空气中的“颗粒物结合水”,在中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偏中性环境下迅速反应生成。该结论与通常认为的硫酸盐形成机制有较大不同。 研究人员据此在论文中指出,优先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可能有助大幅降低中国雾霾中的硫酸盐污染水平。 “高二氧化硫主要来自燃煤电厂,高二氧化氮主要来自电厂和机动车等,而起到中和作用的碱性物质氨、矿物粉尘等则来自农业、工业污染、扬尘等其他来源。这些不同的污染源在我国同时以高强度排放,导致硫酸盐以特有的化学生成路径迅速生成,这也是重度雾霾期间颗粒物浓度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贺克斌院士称。 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科学减排、合理安排减排措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