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扬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推扬网 门户 人物名人简历 查看内容

王先胜

2020-3-26 18: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606| 评论: 0

摘要: 王先胜,独立史前学者,曾发明“河山大地图案化制作方法”。曾经从事小学教学、编辑等工作,先后在四川邻水县文物管理所、县创作办公室工作,现为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考古纹饰学” ...

王先胜,独立史前学者,曾发明“河山大地图案化制作方法”。曾经从事小学教学、编辑等工作,先后在四川邻水县文物管理所、县创作办公室工作,现为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考古纹饰学”、“易学考古”、“易学批评”、“考古学批评”等学科的研究以及考古学理论、方法体系的讨论。现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史前考古、史前文化、传说历史、易学考古及批评、文化遗产研究及文化产业创意。是当今考古学界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位学者,其观点不为主流学界接受,与其他学者有多次论战。

个人简介

王先胜,独立史前学者,曾发明“河山大地图案化制作方法”。曾经从事小学教学、编辑等工作,先后在四川邻水县文物管理所、县创作办公室工作,现为重庆文理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研究人员。长期致力于“考古纹饰学”、“易学考古”、“易学批评”、“考古学批评”等学科的研究以及考古学理论、方法体系的讨论。现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中国史前考古、史前文化、传说历史、易学考古及批评、文化遗产研究及文化产业创意。是当今考古学界比较特立独行的一位学者,其观点不为主流学界接受,与其他学者有多次论战。

研究成果

已出版《我与探源工程——“中华无文字历史”深度解密》。

在《社会科学评论》、《社会科学论坛》、《科学》、《宗教学研究》、《四川文物》、《民族艺术、《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60余万字,作品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并为《社会科学报》、人大复印资料、CSSCI、《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多次全文转载、收录或观点摘要、述评。因指出国家“探源工程”在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和大中学历史教材存在的问题,建议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方案做了调整。

王先胜曾提出“炎黄历史6500年”、“炎黄大战渭水流域说”、“考古学改良”、“室内考古”、“考古纹饰学”、“考古象意学”、“远距离考古”、“二次考古”、研究复杂历史问题的“文化线路”模式等等观点,虽然未能被学界主流思潮接受,但亦对考古学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王先胜倡导建立“史前文化公园”、“中国现代石器博物馆”,为“河山大地图案化制作方法”发明人。

发表论文

1、《邻水晚清串票及其历史价值》,《四川文物》1996年第1期,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经济史》1996年第4期,摘要收入《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历史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中国新石器时代历书实物的发现和释读》,第六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2001年,广州)。

3、《绵阳出土西汉木胎漆盘纹饰释读及其重要意义》,刊《宗教学研究》(季刊)2003年第2期,为人大复印资料索引、CSSCI收录,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广安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特别奖”。

4、《凤雏甲组建筑遗址性质探讨》,《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5、《人文社科学者应严谨对待考古学基本知识》,《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3期。

6、《关于尖底瓶,流行半个世纪的错误认识》,《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4期,转载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第6期(均为头条),为《社会科学报》2005年2月17日转摘,获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图杯”优秀历史教研成果三等奖,全文收入《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精选(2).<社会科学评论集萃>》(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7、《“中国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细思量》,刊《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1期,为《社会科学报》2005年4月21日转摘报道

8、《黄帝年代之历法钩沉》(与赵永恒合作),《科学》2005年第5期。

9、《〈中华文明七千年初探〉的问题》,《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3期。

10、《〈中原神话论〉问题多多》,《社会科学评论》2005年第4期。

11、《“背叛”老师的弟子们》,《社会科学评论》2006年第1期。

12、《关于建立考古纹饰学的思考》,《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1期。

13、《红山文化勾云形玉器内涵探讨——兼及古代纹饰的释读及其方法问题》,杨伯达、郭大顺、雷广臻:《古玉今韵——2007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

14、《考古学家应严谨对待器物纹饰》,刊《社会科学评论》2007年第3期,为《社会科学报》2007年11月8日转摘报道。

15、《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刊《社会科学评论》2008年第1期,为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论点摘编”收录(2008年第12期)、《2008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第2期)评介。

16、《评〈走出疑古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7、《大汶口文化遗存与远古天文历法试探》,王志民主编《齐鲁文化研究》第七辑,第84~90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18、《中国传说时代研究存在的问题》,《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获第十届重庆市期刊好作品三等奖。

19、《关于八卦符号及史前研究问题——兼与李学勤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第3期。

20、《彩陶纹饰释读的困境与文化人类学方法检讨》,《民族艺术》2009年第3期,CSSCI收录。

21、《陶寺遗址不是黄帝及帝喾之都——与潘继安先生商榷》,《社会科学评论》2009年第4期,为《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11日转摘报道。

22、《论历史教学中炎黄蚩尤问题的处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23、《文化线路与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民族艺术》2010年第2期,“四川社会科学在线.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转载,2010-10-8。

2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对性》,《民族艺术研究》2010年第4期

25、《仰韶文化“鸟龙”纹彩陶钵纹饰释读及其重要意义》,《中国文物报》2010年8月25日。

26、《鹿台岗天文遗迹》,《中国国家天文》2010年第9期。

27、《詹子庆教授<中国古代史>批评》,《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

28、《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因素的关系研究述评》,《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

29、《“三皇五帝”古史体系分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30、《含山玉版及玉龟甲文化内涵探讨》,贺云翱主编《长江文化论丛》(第七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31、《据夏鼐、王仲殊<考古学>一文检讨“考古学”——兼谈考古学的定义、理论与方法》,《社会科学论坛》2011年第5期。

相关社会事件

王先胜近年先后多次与学者在网上进行论战,如有人对其学说提出质疑,即在各大网站上对非议者进行抨击。虽然对自己的学说非常有信心,自称“纹饰学之父”,“考古纹饰学创始人”,但这位学者始终未能为主流学界接受,论文和研究成果发表游走在主流刊物边缘,其重大发明“河山大地图案化制作方法“仅在报纸上与民众见面,学界内至今无所回应。

2007年王先胜因朽木生对其“周易”论著的批判不满,在国学论坛等网站上掀起论战,最后以朽木生默默退出告终。

2010年指沈阳行政学院教授叶伟夫等剽窃其论文《“炎黄大战”的考古学研究》,在学术批评网等网站上对叶等人进行抨击,后来叶等人在网站上进行回复,掀起了一场口水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广告服务|投稿要求|禁言标准|版权说明|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推扬网 ( 粤ICP备18134897号 )|网站地图 | 邮箱:vayae@hotmail.com

GMT+8, 2024-3-28 22:39 , Processed in 0.34733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