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评论
推扬网

《魔兽》12亿票房毫无意义!

admin
2020/06/30 19:13:57

从6月7日零点点映开始,《魔兽》电影在中国就一路创造票房奇迹。首映票房超过了5000万元,首日票房2.5亿元,上映第五天票房超10亿元。据猫眼的数据,上映十天,《魔兽》票房已经累计到了11.8亿。

但是抛开情怀和粉丝光环来看,《魔兽》并没有达到它所号称的游改电影翻身之作的高度。全球来看,它也并没有打破游改电影的魔咒。虽然在中国不断创造纪录,但是更像是一种偶然且催化的成功,从某种意义来说,是透支了续集乃至同类型游戏产品的市场。

至于《魔兽》之后,游戏IP电影化成为大热门,但是现实很残酷,《魔兽》其实是一个很难复制的成功案例。

美国评论票房双挫折

在中国创造记录的同时,《魔兽》在北美却遭遇了票房惨败,和恶评如潮的命运。

在《魔兽》上映之前,欧美的影评人基本上就给娱乐一边倒的差评,几大重要杂志报纸给与了“经典的失败电影”、“华丽的虚饰”、“死气沉沉”等评价。

虽然《魔兽》在北美影院拍片率并算不太高,但是3400家影院上映四天仅有2837万美元(猫眼数据),票房不到《招魂2》的二分之一,开局表现并不好。

在欧美主要的三大电影评分网站上,《魔兽》的IMDb评分为7.7/10,另一家网站Metacritic上影评人的打分只有32/100,“烂番茄”(Rotten Tomatoes)上,《魔兽》只拿到了4.1分的平均得分,而“新鲜度”仅有27%,是暑期档大片中评价最低的一部。

正式上映之后,除了影评人的评价之外,在社交网络上,《魔兽》的口碑也遭遇了滑铁卢。例如觉得浪费了《魔兽》IP,根本没有好好讲故事,面无表情看完等恶评也开始发酵。

在差评和游改电影题材的影响下,《魔兽》票房的走势十分堪忧,欧美媒体预测《魔兽》在北美的最终票房很可能只有7000万美元左右。但是四天的票房来看,7000万也许都岌岌可危。也许box office Mojo预计的4500美元才是最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恐怕《魔兽》将完全被归到游戏影视化的失败案例里。约1.6亿美金制作成本,加上营销费用约2.5亿美金的总成本,能让制作单位赔的裤子都没了。

游改电影魔咒

游戏IP电影化,在1993年就开始了。《超级玛丽》被改编成的电影《超级马里奥兄弟》是第一部游改电影。但是一开局就惨败告终,上映3周后仅收获2100万美元的票房,不及4800万美元投资成本的一半,IMDb得分也仅有4分。

自从《超级马里奥兄弟》之后,游改电影似乎一直没有跳出票房低和口碑差的魔咒。

好莱坞自1993年至2014年共有30余部游戏改编电影的案例。从票房的角度来说,仅有《生化危机》系列和古墓丽影系列高于行业平均回报率,给制作公司赚到了钱。

《生化危机》系列五部电影,总投资成本2.48亿美元,收获全球票房9.04亿美元,票房的投资回报率218%; 《古墓丽影》系列总投资成本2.17亿美元,全球票房合计4.39亿美元,投资回报率为102%。

但是其他大部分游改电影连成本都没有收回。《极品飞车》到《杀手47》等平均回报率都在10%左右徘徊,也低于行业的平均回报率,如果去掉影院分成,对制作方而言是没有赚到钱的。

2010年,被寄予厚望的《波斯王子:时之刃》,在投资成本2.29亿美元的情况下,全球票房仅有3.36亿美元,并且遭遇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直接导致导致好莱坞6年后才再次尝试奇幻类视频游戏的改编。

以IMDB数据来看,30部多部游戏改编电影的评分也普遍偏低。得分最高的是2002年《生化危机》的6.7分,最低是2003年《死亡之屋》的2分,平均4.9分。

打破魔咒有曙光

目前来看,《魔兽》虽然不能算是真正打破游改电影魔咒。但是《魔兽》确实是最接近打破魔咒的游戏IP改编电影。

游戏IP改编电影在90年代以来,一直都给观众单薄剧情和无脑打斗的观感,这种刻板印象也是《魔兽》北美市场遇冷的重要原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魔兽》上映之前,凭借宏大的世界观和故事线,观众对于《魔兽》打破传统印象是有希望的,但是最终呈现的结果却让人不甚满意,恶评如潮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

在过去游改电影中,动作游戏IP占到了绝大多数,然后再是惊悚、犯罪和冒险题材,科幻和剧情类仅占到9%。

动作冒险题材游戏改编电影,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制作和改编模式相对单一,动作冒险类游戏的设计重点是玩家在操控、策略和打斗上的体验,本身故事拓展性不强,而且很难满足游戏玩家对于代入感的要求。

现在游戏类型的拓展,尤其是有丰富的剧情和完整的世界观的优秀游戏频频出现,让游改电影迎来了可能的转机。通过电影质量的升级,从原来的纯粉丝电影变成大众电影,就像漫改电影一样。

另一个魔咒可能被打破的转机,则是游戏玩家从小众到大众的变化,据2015年ESA(娱乐软件协会)的最新数据,美国游戏玩家数量已高达1.55亿。新技术例如VR的出现,也是机会所在。

中国票房奇迹开始失色

谈了那么多《魔兽》电影在美国和历史维度中的情况。重新回过头来看看《魔兽》电影在中国的情况。现在基本大家都在预测《魔兽》在中国将达到15-20亿的总票房成绩。

但是在上映第五天票房创下10.3亿的票房记录后,《魔兽》电影在排片率依旧有55%的情况下,票房出现断崖式下跌,后面四天仅有1.56亿票房。对于《魔兽》电影来说,恐怕情况也不太妙。

到了今天,《魔兽》包括点映在内,已经上映了10天,也就是核心群体游戏玩家的购买力几乎已经释放完毕,但是电影并没有因为质量而引发口碑效应,在市场上的声音依旧是以“情怀”为主,无论是玩家还是已经看过的普通观众,都没有给与太多其他的正面评价。

而且大波包场与赠票活动也基本接近尾声,蓝港互动、触控科技、ACFUN、熊猫TV、斗鱼TV、联想集团、英雄互娱等多家公司都组织了包场活动,多玩网、东方影都、网易云信、360等贴片广告厂商的赠票也释放地差不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电影对于非玩家群体的吸引力并不是表现地很好,后劲不足的趋势已经呈现出来,如果不是高排片率撑着,恐怕在端午假期过去之后,票房下跌的状态会更难看。

对于制作方而言,这恐怕是一个很糟糕的消息,《魔兽》的制作成本约为1.6亿美金,加上营销费用,总体高达2.5亿美金,也就是说全球票房要超过5亿美金,扣除院线分成后,制作方才有可能实现盈利。

但是北美糟糕的票房,让这种压力更多地压在了中国市场。15-20亿对于别的电影而言是票房奇迹,对于《魔兽》而言,就是及格线了。

难以复制

对于《魔兽》电影是不是游戏电影化的翻身之作,还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能不能被之后的影改电影复制。从这个维度而言,其实《魔兽》电影的大爆,对于国产电影而言,并不具有太多的借鉴意义,甚至可能是透支了类似电影的市场。

出品方万达、中影、腾讯影业、华谊兄弟,让《魔兽》享受了非凡的特殊待遇。背负只许胜不许败使命的万达,此次排片率高达80%,强大的背景也让其他院线大力配合。《魔兽》上映首日零点场排片高达13548场,首日全天排片更是高达12万场。

并且在票房出现明显跳水和后劲不足的情况,院线依旧给与极高排片,如果不是亲儿子,很难想象会有这种待遇,而且可以预见的是,为了力挺票房,这种情况还将继续。

在《魔兽》之后,不少国产游戏公司都加快了自己经典游戏IP影视化的进度。但是就覆盖面和粉丝忠诚度上,这些IP和《魔兽》还是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世界观和故事线也没办法和《魔兽》相比。

在情怀牌已经被《魔兽》打到了极致的情况下,后续的影改电影在推广和营销上难度将大大提高。尤其是在电影质量不佳的情况下,《魔兽》的情怀牌已经将市场的消费力进行了一次过度榨取。

也就是说,还想投机取巧的游改电影机会已经不会很多了。但是在热钱的催生下,一定会有一大波抢时间的游改电影出现,可能彻底伤害市场。

至于说,可不可能用质量高的影片去复制神话。《爵迹》和《封神榜》的特效实在是让人对于奇幻题材的游戏改编不抱希望。而且中国此前从未有过游戏IP电影化的先例,通常都是偶像剧电视的改编,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电视剧改编要比电影难度小,风险也低很多。

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出现真正的游戏电影化的翻身之作,恐怕都还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