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给台风起名字的习惯起源于18世纪初期,澳大利亚气象学家最初用女性名字给台风命名,其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自此以后,其他国家也开始纷纷学习。 到了20世纪初,有一名澳大利亚(也有资料称是美国)的天气预报员用不喜欢的政客来为台风命名,如此一来,气象员们就可以冠冕堂皇地戏谑政治人物了。想象一下,A部长即将登陆,B总统近期有减弱趋势,真是欢乐极了。 然而在20世纪,台风命名在很多情况下依然延续了古典规则,即用女性姓名来命名,这引起了女权主义者的不满,之后就改成了男名女名交替。 即便如此,各国命名台风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规范,终于,在1997年于香港举办的世界气象组织(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自2000年1月1日起实施。 新的规则事先制定了台风命名表,年复一年地循环使用。命名表中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的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包括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及越南。 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 我国提出的台风名字很多都出自神话形象 在此规则上,如果有某个台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失,为了方便引述、避免重复,这次台风的名字将从命名表中去除,并用新的名字填补空缺。 诸如“桑美”、“碧利斯”、“龙王”等台风,目前已从命名表中删除。“龙王”台风被除名时,我国给出了5个候选名以填补空缺,分别是“哪吒”、“海葵”、“水仙”、“麒麟”、“梧桐”,最终确定的名字是“海葵”。 台风命名的原则是:文雅、和平、非商业,所以各国给出的名字多为自然景观、神话人物及动植物。下图为台风命名表的第七列,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可以看到,今年登陆我国的22号台风“彩虹”赫然在列,而排在它前面的,正是之前的21号台风“杜鹃”。 怎么样?这回再说到台风命名的时候就不会感到莫名奇妙了吧? |